春季求职高峰谨防各类“陷阱”

作者: 时间:2015-03-25 点击数: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用工市场又迎来供需两旺的招聘季。不过,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他们利用找工作心切的心理,打着招聘的幌子设下种种陷阱,从而导致一些没有求职经验的人上当受骗,到头来工作没找到,还挨了宰。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市人社部门的有关人士,教您如何在求职路上防范各种“招聘陷阱”。

1、正规渠道找工作
陷阱:
“招保安、保洁,每月3000元、包吃住……”某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幌子,专门在人流量大的市中心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用“看上去很美”的优厚薪资待遇迷惑求职者。待应聘者纷纷掏腰包缴纳一定的报名费后,这些所谓的“大公司”便会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支招:
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求职一定要到正规有资质的职介机构,查看其是否具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此外,还需要对招聘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如企业证照是否齐全、生产经营方式以及企业信誉如何等。
2、别相信"监控面试"
陷阱:
不法分子假装要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求职者如约而来,又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领导已通过监控录像进行了暗中“面试”并通过,只需要缴纳数百元的服装费用,过几天就可以上班。谁知,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对方再也联系不上了。
支招:
一般单位的招工都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招聘制度,对于声称通过了所谓“监控面试”,但要收取一定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的,一定要格外提高警惕。
3、"微招聘"多个心眼
陷阱:
时下,不少企业的招聘也搭上了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移动端社交软件的“快车”,求职者只要“扫一下”就能看到招聘职位的具体信息。不过,由于发布门槛低,要当心不法分子盗取企业公众微信号发布诈骗信息。
支招:
首先应当确认单位是否真的发布了招聘信息,验证微信账号的真伪。求职时,最好不要在微博、微信等平台透露银行卡号等个人重要信息。遇到未给出详细岗位,却许诺以高薪的微信招聘,一定要加以防范。
4、"试用期"最多半年
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故意延长试用期期限,巧取“义务劳动”。而且,以“试用期不交社保”为借口,拒绝为求职者办理社保手续。
支招:
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只有一次试用期,且试用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此外,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与劳动者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开始,由用工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一旦劳动关系建立,用人单位就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太原晚报记者李涛 ,中国人才热线(www.cjol.com)转载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网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