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该不该定“最低指导价”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的“薪情”?江苏省某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昨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给大学毕业生定“最低指导价”有利于调节就业市场。
据分析,从这些雇主给上届毕业生开出的薪酬单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市场价格并不高,有些甚至很不值钱,大多应届生刚毕业时都是从千元左右的保底价开始做起,再逐步过渡,一些高价码的岗位对绝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其实是遥不可及的。教育投资应有回报平衡点,大学生薪酬偏低,就是投资得不到回报。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趁火打劫”,甚至给学生开出超低价,而这个价码让学生根本无法独立生存。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制定相应标准引导毕业生走进市场呢?现在学生的期待和用人单位的薪酬存在较大差距。这有大学生期望较高、不理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就业要走进市场,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标准来引导。对学生薪酬越降越低的问题,一些高校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南京工业大学就业办主任张涛认为,低薪招聘毕业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企业还存在不合理的用人理念,他们希望通过压低毕业生的工资来降低企业成本。事实上,几百元招1个大学生是企业的短视行为,因为这体现不了大学生作为脑力劳动者的价值,而学生得不到合理的薪酬,对工作和企业的投入度有限,而这就给企业的人才流失埋下隐患。
提醒
参考薪酬不等于“指导价”
披露的参考薪酬并非绝对“指导价”,毕业生要注意到薪酬水平跨度较大,不同院校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要找准定位,对于薪酬问题,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给予了特别提示。
学历含金量仍能体现
据此次对3585名毕业生的年薪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后,最低年薪不足9000元(平均月收入不足750元,达不到南京地区要求的最低保障标准),最高年薪超过10万元,平均年薪值为2.24万元,这是因为有些较低薪岗位要求学历较低,工作任务简单,但这样的比例极小,大部分收入年薪在1万—3万元,约占75%,年薪在1万元以下的毕业生学历层次主要是大专以下,年薪5万以上的则是各层次毕业生都有,但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多数。
毕业院校影响起薪高低
同样的专业,不同的毕业院校,开出的薪水就会不一样。学校的声誉和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起薪的影响很显著。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其毕业生的月薪平均要比一般院校高200—400元左右。
更要关注行业发展空间
在很多企业中,降低起薪是企业在无法全面评估一个新员工价值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新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旦被认为有能力或有潜力,企业的付薪往往会直线上升,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试用期支付较少工资的原因,这一做法并不单纯面向应届毕业生,而是企业常用的定薪方式。因此,应届毕业生考察第一份工作的职业是否有利于发挥所长、行业是否有发展空间,比紧盯薪酬更有价值。
谈薪酬要注意技巧
在应聘中,薪酬问题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必须面对的。学生逛各种招聘会时要有区分,学会识别岗位价值,本月20日的招聘大集岗位都是经过匹配的,取得入场券的学生定位准的话,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毕业生要到一些单位、企业求职,工资、福利、待遇是和自己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然,用人单位出了钱也想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有人提出,在择业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问自己的薪酬,否则可能引起招聘者的反感。但这就给毕业生们很难:不主动问吧,你根本不了解对方给你开的“价”,等到合同签完才发现,薪水实在跟自己的预期目标差太多,甚至会影响今后的生活水平;主动提出,又忐忑不安,担心用人单位认为太功利,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即将到手的机会。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会主动提出薪水问题,其实目的并非是薪资本身,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个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应聘者。毕业生首先应该明白,“对事业有所追求”,这是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肯定的用人标准,因此应聘时首先在明确这个岗位是不是自己想做的,如果是,首先要向用人单位表达希望在这个岗位上做事业,如果用人单位没提薪酬问题,也可以侧面先了解一下。
建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先预定个自己的薪金期望值,再根据社会上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薪金水平,进行修正,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向用人单位提出薪酬问题时,态度要真诚,最好在与用人单位谈具体工作时,寻找合适的时机,用巧妙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