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你注意到了吗?

作者: 时间:2007-09-18 点击数:

1.如何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的情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②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市属单位要搞清上级主管部门(指人事管理权限),省直单位要搞清主管的厅、局,中央直属单位要搞清主管部、委、总公司等情况(人事档案管理关系);

③用人单位的联系办法;如人事部门联系人、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

④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全民、合资、私营等);

⑤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

⑥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

⑦用人单位的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⑧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住房等)。

2.如何应对笔试?

在重文凭,但不唯文凭的时代,笔试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合格和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招聘单位在笔试内容上增加了一些有关个人素质方面的测试项目。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智力测验、虚拟事件应对、性格测试、创意比拼等。此类测试题大多广泛流传于大学校园,一般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一些全球知名的公司在国内招聘中通常应用此类题目,比如MAERSK(马士基物流)公司的笔试题。它包括性格测试和快速智力问答。所谓性格测试,就是从善良、果断、热情、勇敢、激情等描写性格的词语中分别勾出符合你对自己的评价和朋友对你的评价的词语。可不要以为尽挑一些褒义的词语肯定通过。公司会根据你的选项输入电脑制作出一份个人发展曲线图,从中能看出你的发展潜力和远期竞争力。

每年开展校园招聘,年年都有标新立异的笔试题目。毕业生要想得到更好的工作,确实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3.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不是特别难,但是它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要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加强。招考部门告诉考生:“只要认真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而避免走弯路。

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阅读资料一定要花40分钟);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另外,还要注意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同时,考试答题要想方设法以新、奇求胜,换句话说就是要让阅卷者感到耳目一新。

4.面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面试者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展示给考官,给考官留下满意的印象。为此,参加面试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在面试时出现“展示不足”或“言过其实”的现象;其次要对所应聘单位的背景有所了解,做到有备而来;再者要就常见的问话题目进行试答准备;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做到着装得体,举止文雅、大方,形象俱佳。

5.面试应如何着装?

着装以得体、干净、整洁为原则,并非越华贵的衣着越好。一般以选择传统的正装为宜。男装要求同色配套,而女式套装可以在不同套之间进行搭配,女性的裙装不要太短、太暴露。男生头发留得不可以太长,要勤洗澡,身上不能有异味。女生不要浓妆艳抹,不要佩戴夸张的饰物。

6.面试中的经典问题有哪些?

由于不同职位对应聘者素质要求的重点不同,因此考官在面试时所提问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所谓“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之分。大学生在招聘会上遇到的大多是“非结构化面试”,即没有量化评分标准的面试。面试中常遇到的提问有:

●请介绍一下你和你的家庭。

●你有什么优缺点?

●你有什么特长和爱好?

●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满意?

●你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

●你担任过何种社会工作,组织参加过何种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

●你懂得何种外语,熟练程度如何?

●你为什么要应聘我单位?

●你认为你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你找工作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如果单位的安排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否愿意服从安排?

●如果工作安排与你的专业不对口,你怎样考虑?

●你是否有出国或考研究生的打算?

●如果本单位和另外一个单位同时聘用你,你将如何选择。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7.面试中如何谈薪酬?

薪酬问题是面试中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也是面试双方必然会谈及的一个问题。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都有些欲说还休,羞于启齿。随着人才和劳动力交流的日益市场化和普遍化,人们能够越来越坦然和直截了当地谈论薪酬问题了。

  从本质上说,讨论薪酬是人才供求双方的讨价还价。但是,讨论薪酬毕竟与商品买卖过程中赤裸裸的讨价还价有所不同。特别是对求职者来说,如何把握分寸和技巧,对求职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由于薪酬直接关系到求职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对此自然特别关心。但是,在面试过程中,把握讨论薪酬的时机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求职者要特别注意两点:①不要开门见山地讨论薪酬。尽管面试双方都不会讳言薪酬问题,但是求职者一开始就直奔这个话题,容易给人过于斤斤计较金钱的印象,使面试者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②最好让面试者先谈及问题。按照一般的招聘程序,面试者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酬福利待遇情况或问求职者:“你的期望工资是多少”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

另外,求职者在提出薪酬要求时,要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开出的薪酬太低,可能会被人怀疑为能力不足;开出的薪酬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求职者可以依照以下几个参照以确定自己的“心理价位”。①个人的能力学历、资历、经验、技能等。不少招聘单位在确定薪酬政策时一般都会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根据求职者的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实际上,薪酬的“高”与“低”都是相对的,对招聘单位来说,关键是要“人”有所值。②市场水平。虽然目前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没有“明码标价”,但是它们在制定薪酬政策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水平。求职者可以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大致的市场情况,目前在招聘类报刊杂志上、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等都会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报道分析,当然亲朋好友也是很不错的信息收集渠道。③求职者目前收入水平。从目前工作的单位跳槽到新的单位,求职者总希望拿到比以前多的薪酬,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求职者可能根据目前的收入水平确定相应的“心理价位”的底线。

有一点需要提醒,如果求职者对应聘的工作非常在乎,那么,在讨论薪酬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即使你开出的薪酬条件超出了面试者的预算,但他们如果对你的能力感到满意,他们可能会问你:“你的薪酬要求我们现在暂时无法满足,我们给你XXXX,你是否能接受”如果你表示接受,你也许马上就能得到这份工作。

8.面试结束后如何跟进?

①面试结束后要对面试负责人表示感谢

首先,要电话表示感谢。面试后的一、两天之内,你应该给招聘负责人打个电话表示感谢。电话感谢要简短,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

然后,写封感谢信表示感谢。感谢信要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页纸。感谢信的开头应提你的姓名及简单情况,以及面试的时间,并对招聘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信的中间部分要重申你对该公司、该职位的兴趣,或增加一些对求职成功有用的新的内容。感谢信的结尾可以表示你对得到这份工作的迫切心情,以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贡献的决心。

②面试结束后适当的时间内询问是否录用

在面试后两星期之内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你可以给负责招聘的人打个电话,问他:“是否已经作出决定了?”整个电话可以表示出你的热情和求得这份工作的愿望。还可以从对方的口气中听出你有没有希望得到这份工作。打完电话后,还应该寄一封信给他,哪怕是他们已经暗示你可能落选了。

③如果知道未被录用,请教一下原因

如果讯问中对方明确告诉你未被录用,你的情绪要非常稳定。同时,冷静地,仍然热情地,请教一下未录用的原因,说:“对不起,我想请教一下我没有被录用的原因,我好再努力。”谦虚有可能赢得对方的同情,同时为你下一次的面试引以为鉴。
9.如何识别就业陷阱?

●陷阱一:招聘公司与职介所是一家
特征:应聘者来到职介所,职介所的工作人员会尽量游说求职者注意他所介绍的工作,并以高薪等条件引诱求职者答应面试。
不久后,“招聘方“的负责人就会赶到,并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条件,应聘者就面试成功。职介所马上会索取中介费,随后,招聘方又会要求应聘者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并告诉求职者一个地址,要求求职者第二天就去上班。
但当求职者按时来上班时,却发现“公司”根本不存在,找到职介所理论,对方也翻脸不认人。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聘者首先应要求对方出具公司的相关证照,同时理性看待“优厚”的薪酬。正规的招聘决不可能如此随意地通过面试。其实,招聘方就是职介所的一员,他们利用的是应聘者急切的心情和渴望得到高报酬的心态。

●陷阱二:虚假信息让应聘者防不胜防
特征:这类陷阱一般都是利用轻松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来引诱应聘者,当应聘者为这些心动的时候,其他的收费项目就随之而来。不少应聘者都会痛快地当场掏钱以便获得这份“高薪工作”。但等上班后,应聘者就会发现,也许在招工信息上写的是文员,但实际上却是每天要去散发传单之类的“杂活”。
对策:应聘者可以通过了解对方公司的实力和工作性质来判断该信息的真实性,千万不能被“高薪”所蒙蔽。天上并不会真的掉下馅饼,也不会有白吃的午餐。

●陷阱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征:一天完成40家公司的市场调查;一个月用珍珠穿成几条领带......,这种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很多不良公司的惯用伎俩。目的就是让应聘者知难而退,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扣下应聘者所交纳的费用,而且还振振有辞的说是应聘者能力不够。
对策: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诈性,应聘者过了一段时间才会发现上当受骗。所以,应聘者在接受工作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陷阱四:软硬兼施骗完开溜
特征:一些不良公司会在某大厦租用一间办公室,然后引诱应聘者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前去应聘。只要应聘者进了门,对方便马上会花言巧语加威胁恐吓。钱一到手骗子马上开溜,换一个地方再重新“布局”。
对策:应聘者万一碰到被骗子威胁恐吓的情况首先要想办法脱身,然后再拨打110报警。

●陷阱五:巧立名目乱收费
特征:这类公司的收费项目大多是变相的押金,一般都是以培训费、工本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收取。具有迷惑性,而且很少会开收据。很多求职的大学生因迫切需要得到工作,从而无奈地答应对方的要求。虽然金额并不是很多,但容易上当的人却是非常多的。
对策:只要是在用工过程中,以这些名义进行的收费行为都是违反劳动法规的。应聘者完全可以不交并向劳动部门投诉。

●陷阱六:跨省招工行骗
特征:还有一些不良公司往往利用职介所刊登一些跨省招工的信息。因为是跨省招工,一方面应聘者无法核实所谓的外省公司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调查也有很大的难度,骗子得手后可轻易逃脱。
对策:按照劳动法规,跨省招生必须出具本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的证明。

10.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心理问题,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及合理的宣泄。

●焦躁心理及调适

就业制度改革拓宽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面,但对部分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不高而紧张。此外,也有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希望一蹴而就,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在实际中往往事与愿违。正是因为害怕失败,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就业过程中的过度焦虑, 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 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甚至造成择业失败。要克服焦虑、急躁的心理,就需要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想法,增强竞争意识。而且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就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同时,毕业生还应克服自己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否则越急越容易择业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更不应有从众心理,这样尽量减少挫折,也会减轻焦虑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合理的情绪宣泄和放松的方法来减轻焦虑。宣泄,是指将自己的忧虑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甚至也可以在亲友面前痛哭一场。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至于放松,则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冥想放松法,它是让放松者发挥自我想象和自我暗示的能力,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具体做法是:①找一件真实的物件,例如橘子。凝视手中的橘子,反复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纹理脉络;然后用手触摸它的表面质地,看是光滑还是粗糙;再闻闻它有什么气味。②闭上眼睛,回忆或回味着这个橘子都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③放松肌肉,排除杂念,想象自己钻进了橘子里。那么,里面是什么样子?你感觉到了什么?里面的颜色和外边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假想你尝了这个橘子,记住它的滋味。④想象暗示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内部,恢复了原样;记住刚才橘子里面所看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然后做深呼吸5遍,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你会感到头脑轻松、清爽。

●自卑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因为这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 缺乏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导致他们缺乏竞争勇气和自信。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 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不仅表现为知道自己的短处, 也表现为了解自己的长处。马克思十分赞赏一句名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一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矮一截。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样能做到。”

因此, 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并积极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 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 如何接近陌生人, 如何同别人握手寒暄, 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使谈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等;最后,克服自卑, 除了正确看待客观现实,还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如采取有效的方法摆脱紧张、焦急、忧虑等不良情绪, 培养乐观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盲目自信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时的盲目自信是指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但却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部分毕业生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单位,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势,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克服盲目自信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很多,比如:①社会比较。首先,要将自己与社会上其他人做比较,要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②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自己的爱好特点是什么,自己的性格气质是什么,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等等,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③心理测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心理测验,如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等对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和性格作一个客观评估,以帮助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依赖心理及调适

依赖心理的实质是缺乏信心,自己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有的毕业生自以为有某些优越的条件, 依赖自己成绩很优秀或是优秀毕业生等,坐等学校落实单位。这种消极被动的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也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盲目从众心理及调适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法国的自然科学家们曾经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头尾相连,沿着盘子排成一圈。于是,这些毛虫开始沿着盘子爬行,每一只都紧跟着自己前边的那一只,既不敢掉队,也不敢独自走新路。他们连续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饥饿而死去,而在那个盘子中央就摆着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人们也许会讥笑毛虫的呆板与愚蠢,但是,人类有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长而盲目从众,比如在择业地区中死守“天(天津) 、南(南方沿海城市) 、海(上海) 、北(北京) ”,不去“新(新疆) 、西(西藏)、兰(兰州) ”。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 千方百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 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己,择业面变窄, 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

适度的从众,即认为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是正确的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遵从一定的规范,形成一致的行为,完成群体目标。但它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它倾向于形成标准统一的行为模式,排斥与众不同,因此,有时会窒息人们的创新精神,也不利于人们个性的发展。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其次,克服从众心理需要适当表现自己,做回自己。表现自己能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做回自己重在自我的突破和发展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的统一。想想那些可怜的毛虫吧,毕业生应跨越“从众”的矮墙,告别平庸,走向卓越。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网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