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大厂,“厂内人”怎么说

作者: 时间:2021-06-10 点击数:

 

春节假期刚过,许多职场人的心就按捺不住了:年终奖熬到手了,终于可以跳槽了。猎头们和HR们也摩拳擦掌,“金三银四”是招聘旺季,能不能给今年的业绩开个好头,就看这两个月了。连普通员工都四处留“码”,希望内推成功能拿到一笔丰厚的内推奖励,朋友圈、脉脉甚至相关新闻的留言区,都能看到招人内推的信息。

对于互联网人来说,跳槽往往意味着涨薪,而跳到大厂,是每一个互联网人的梦想。究其原因,无外乎大厂们高额的薪水、丰厚的福利与远超小厂的履历竞争力。

举个最近的例子,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首日暴涨161%,上市后两位80后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身价超千亿,快手持股员工人均获利超千万元,有员工2017年入职已获利9000万元,这是只属于互联网大厂的造富神话,过去的几年间,这样的故事反复上演。

即便没赶上上市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华为分红400亿元、陌陌员工人手一部顶配iPhone12也足以让小公司的“打工人”们艳羡了。

入职大厂,是许多人从学生时代就树立的理想。一场毕业旅行、一次毕业告白、一台毕业演出和一份大厂入职Offer,正在成为一个应届毕业生的四大必做清单。然而,执行起来,与前三项相比,毕业就能拿到一份大厂的入职Offer似乎难了很多。

根据36氪报道,2019年,腾讯校招接收了几十万份简历,但最终发Offer的只有3000多份,录取率不超过3%。而到了2020年情况就更加惨烈,某知名互联网公司非技术类的报录比达到惊人的3000:1,而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热报考岗位的报录比为2774:1。

不管是互联网职场人,还是应届毕业生,都对大厂Offer梦寐以求,为了能够顺利入职大厂可谓是锲而不舍、煞费苦心,但结果往往竹篮打水,本期小酒馆,我们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们入职大厂的心路历程。

他们之中,有的人即使经过了多次面试都没能走进大厂的大门;也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投简历,最终连大厂的面试机会都没拿到;当然也有幸运儿,一毕业就进入华为这样的大厂;也有自己放弃阿里的Offer而后悔不已的。

入职互联网大厂,意味着高工资、亮丽的履历和偌大的成长空间。但同时,互联网大厂动辄996、007的工作制度也让很多人争先入局后感到不适与迷茫,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大厂就是一座围城,个中苦乐,也许连身在其中的人都很难说清,但依然吸引着年轻人们前赴后继,适不适合,值不值得,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一年面两次字节跳动,都没过

叶知秋丨29岁 媒体人

2020年,我面了两次字节跳动,都是运营岗,但分不同平台,第一次是抖音的运营,第二次是西瓜视频的运营。 比较遗憾的是,两次面试都没有通过。 第一次面试抖音运营时,正值2020年上半年字节跳动盛传要上市,开放出很多岗位,我投递了简历,也顺利进入面试。面试分为四轮,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个月,我顺利到了四面。

但到四面结束、通过就能拿到字节跳动Offer时,我却被告知“不合适”,HR也没有说具体原因。 我后来甚至怀疑那个岗位并不招人。在我面试完的8个月后,偶然得知一个朋友也面试了一模一样的职位,但最后的结果跟我差不多。2020年底,我接到了西瓜视频平台运营岗的面试通知。但当时我并没有投递该职位,可能是有库存简历,对方看到之后,主动给我打的电话。当时我已经进入一家央媒机构工作,手上有几个项目在忙,面试准备得不充分,最后依然没有通过。

我感觉面试也是一门玄学,要求是否匹配、准备是否充分,都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运气占了不小的比例。比如2020年上半年面试抖音运营的时候,自己的条件与职位描述的每一条都比较匹配,有充分的相关经验,手上也有许多用户资源,同时也进行了充分准备,但面试就是没有通过。

2018年我也曾面试过今日头条的运营岗和京东的公关岗,但由于一些原因也没有入职,整体感觉和大厂没有什么缘分。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大厂情结”。工作多年,我面试的公司和岗位挺多的,大厂只是其中一部分。我是新闻学专业,刚毕业找工作时对互联网大厂也没什么渴望。

直到2020年才开始考虑进大厂,因为大厂会成为一个标签,跟学历一样,可以让面试官快速认识你,甚至成为一个加分项,这份履历可以成为未来工作的跳板。 虽然一直没能如愿,但我现在也不是特别渴求了,暂时不想再跳槽,一是觉得频繁跳槽对职业生涯不太好,二是也想在当前领域深耕、积累,未来有机会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为了进小米,数次投简历,依旧是徒劳

日晷 | 30岁 媒体工作者

虽然我现在已经放弃了进小米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的想法,但曾经为了能够成为小米的一员,我费了大劲,然而做的却都是无用功。 我是2013年毕业的,从毕业开始我就一直很想进入小米工作。

一方面是我自己对小米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即使大家都在诟病它的时候,我依旧认为它是一家很值得进的公司。另一方面刚刚毕业的时候,住的地方和小米当时所在的位置很近,通勤只需要走路就可以。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来进入小米工作是那么的艰难。 我是在临近毕业那段时间开始陆续投小米的一些岗位的,我记得好像是投过新媒体运营、微博运营和编辑等等这些岗位,但都是久久没有得到回信。最好的反馈也是停留在“HR查看了你的简历”这一步,就没有后续了。 但我也不能一直坐等啊,毕竟干饭人需要工资。于是我就想着先放弃投递小米,找个工作再说。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记得当时是在望京SOHO的一家互联网公司面试,那个公司的HR问、“最喜欢哪家公司?”当我回答了是小米之后,对方又问“为什么没去?”在我说出“投了简历但没有回音”之后,她安慰我,“你对小米了解多少?《参与感》看了吗?如果觉得自己可以那就去雷军、黎万强的微博留言、私信呀!” 听了那位HR的话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翻了雷军和黎万强的微博。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了《参与感》,所以在看了第二遍之后,我发自内心的写了一篇《小米于我》,私信发给了雷军和黎万强,但结果可想而知。

直到现在,那封“信”还在我的电脑里,在微博的私信里也还可以找到。但事到如今,虽然我对小米的喜爱还在,但已经没那么渴望进入这家公司了。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网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